南京刑事律师 http://www.wqlsw.cn/ 我们总说市场短期的涨跌难以预判,比如今天,A股就领到了一个“反转”的剧本,走出了明显的“深V”。 周一早盘,央行宣布5月MLF利率维持不变,降息预期落空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市场表现。 (来源:央行官网,2023-5-15) 尽管新能源赛道股逆势大涨,让持有新能源的基民大呼回血,但市场整体弱势,上证指数一度下跌1.1%,无奈“满3400立减200”…… 未曾想,午后市场迅速回暖,大盘在中字头、大金融个股的带领下强势回升,沪指“金针探底”收在日内最高点,重新站稳3300点。 沪指前期为何连续调整?今日市场为何逆转?调整来到什么位置,后市怎么看?接着看,挖掘基带你好好捋一捋。 1 沪指前期为何连续调整? 连续两次挑战3400点未果后,沪指一度“四连跌”,至于调整的原因,主要跟以下两大因素有关。 其一,近期经济金融数据较为低迷,引发了对于“弱现实”的担忧。 近期公布的4月PMI、进口、通胀、信贷等数据不及预期,同时高频指标中地产销售、商品价格均持续走弱,印证经济内生动能不足,市场对于经济复苏进程的担忧再起。 其二,前期大热的“中特估”、TMT接连调整,压制了投资者情绪。 3月以来,市场呈现明显的“二八分化”格局,“中特估”和TMT两大主线轮番表现,其余方向持续低迷。结构性行情演绎到极致之后,部分资金存在阶段性获利了结的需求,叠加市场对于前期过热情绪和极致分化出现了自发性的“纠偏”,引发了连锁反应。 整体而言,市场前期调整的核心因素,还是源自对于经济的悲观预期。 但成功的投资往往需要独立的思考能力,人云亦云是无法战胜市场的。真的需要如此悲观吗?我们不妨冷静的逐一分析。 首先,4月经济数据的走弱固然与内外部负面因素有关,但也不应忽略季节效应的影响。 经济弱复苏格局的背后,的确有长期因素的影响,例如全球经济依然偏弱,而国内库存周期、企业盈利周期仍在触底中,但季节效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其一,由于“开门红”的影响,每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大概率都会超预期,而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大概率会弱于预期; 其二,从海外经验来看,疫后修复的速度一般在此后的一个季度最快,在第二个季度环比恢复速度大概率下降,但短期的波折并不会改变复苏的大方向。 (来源:信达证券) 其次,4月社融数据的确显著回落,反应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但后续基于内需、信心等因素的结构性政策值得期待。 4月社融信贷大幅回落,主要源于需求释放后自然回落以及地产偏弱。但社融单月波动的指向性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一方面,一季度社融放量后季节性回落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当前季度以上级别社融增速仍然在回升通道,而通常传导路径是社融-企业盈利-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每个节点传导顺利与否在于企业和居民信心强度。 东吴证券认为,近期诸多数据开始疲软,说明传导尚未完成第一阶段,与4月底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当前经济好转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不足”是一致的。因此,后续基于内需、信心等结构性政策可以期待。 (来源:东吴证券) 今日市场为何逆转? 首先,午后行情的点燃或与一则消息面的利好有关。 据上证报午间报道,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工商银行承办的“沪市金融业专题座谈会”将在本周三召开。此次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为“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金融业估值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参会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基金和券商人士。 (来源:上证报) 下午开盘,保险、银行、证券、中字头等方向止跌回升,沪指随即翻红并稳步向上。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可能已经较为充分地定价了经济悲观的预期,伴随着MLF利率的公布,带来了“利空出尽”的效果。 商品走势与国债利率通常可以较好反映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商品价格一般与经济预期正相关,而国债利率一般与经济预期负相关。 从资产价格来看,黑色系+工业金属一度破位下行,螺纹钢期货价格跌至去年低位的水平;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一路下行到2.7%附近,创下22年11月以来新低。 (来源:Wind,2023-5-15) 但如果将去年四季度与当下相比,无论是疫情的影响还是经济的趋势,都不能同日而语。由此可见,当前的资产价格相较于实际的数据出现了过度调整,其实已经较为充分地定价了经济悲观的预期。 (来源:国盛证券) 事实上,股市总是会提前反应经济预期,股价通常会提前涨跌,一般领先宏观数据拐点2个月。 参考2021年二季度以来的经验,每一次股市由于担心经济,下行的时间均在一个季度左右。因此,“弱复苏”将不再成为制约市场走势的核心因素,这轮始于3月初的股市调整可能已经接近尾声,对于后市不妨乐观一些。 (来源:信达证券) 后市怎么看? 第一,当前A股处于风险溢价优势区间,仍然适合逢低布局。 风险溢价可以衡量股债性价比,风险溢价越高则意味着投资权益资产的性价比越高。 目前沪深300、上证指数、万得全A风险溢价为5.57%、4.78%、2.87%,均明显高于过去20年均值,接近均值以上1倍标准差的相对高位。 东吴证券通过回测发现,过去20年间,在比当前风险溢价更高的任何一个交易日随机买入A股: 持有沪深300指数在6/12/24个月取得正收益概率分别为69.4%/74.4%/83.4%; 持有上证指数在6/12/24个月取得正收益概率分别为75.5%/81.9%/90.1%; 持有万得全A在6/12/24个月取得正收益概率分别为2.5%/87.8%/93.7%。 综合以上数据测算,当前A股处于风险溢价优势区间,向下空间和可能性均较小,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性价比。 (来源:东吴证券) 第二,短期关注市场风格的再平衡。 据上海有色网最新报价显示,5月15日,碳酸锂(99.5% 电池级/国产)涨16000.0元报25.8万元/吨,创逾1个月新高,连涨8日,近5日累计涨26%;氢氧化锂(56.5% 电池级粗颗粒/国产)涨14500.0元报24.2万元/吨,创逾1个月新高,连涨6日,近5日累计涨21%。(来源:中国基金报) 在锂电补库需求的带动下,近期碳酸锂价格大涨,新能源板块已具备明显的触底反弹迹象,目前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合适的投资者可以适当配置,持仓在新能源板块的基民也可以适当提高期待。 以下两点或可支撑新能源板块在接下来的行情表现: ①锂电材料板块增速有望超预期:板块个股随一季报业绩披露出现明显分化,龙头公司依靠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管理优势,持续实现良好增长,行业预计二季度完成出清。同时受锂电池及储能行业的加持,行业增速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 ②交易拥挤改善,估值处于低位:随着大量资金从新能源板块流入其他主题板块,新能源最大的问题,即筹码出清已基本完成,对比其他制造业板块,新能源板块内的优质龙头公司估值处于明显低位,当前具备布局价值。 第三,市场或将围绕TMT+中特估双主线继续轮动。 本轮TMT板块行情始于信创、数字经济等产业政策的发力,而在AIGC等产业趋势的持续确认的背景下子板块开始轮番上涨;而中特估随着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行动的徐徐展开,央企估值提升的重要性与确定性不断在增强,在今年2月“一带一路十周年”概念以及4月以来银行存款利率下行的催化下显著跑赢。 国海证券认为,今年以来,市场TMT+中特估双主线的特征较为明确,并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轮动规律,更类似于2014年的市场节奏,主要原因在弱复苏背景下有效需求不足,TMT产业趋势与中特估估值修复并行发力,导致双主线皆存在持续催化。 双主线同时调整不会持续太久,破局需要增量政策或产业趋势新催化,TMT板块在经历了4月以来的回撤后性价比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在利率不断下行的环境下高股息资产的配置价值依然凸显,后续市场大概率仍是围绕双主线持续轮动的格局。(来源:国海证券) (文章来源:华夏基金) (原标题:大逆转!沪指重回3300点,后市怎么看?)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