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料换新 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 会上有记者提到,二十条措施当中,包括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相关药物和医疗设备储备等。这些措施是否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全面放开?要全面放开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作出回应。 全面开放要做哪些准备?官方表态:关键在于加强能力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并且老龄人口众多,需要关心关爱的脆弱人群的基数也比较大。国家又面临着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均衡的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比较大,就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来看,总量相对不足,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床位经过这些年的有序发展,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达到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才不到4张,这些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这就是我们的国情,也是卫生方面的实际情况。雷海潮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一直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要加强各方面的资源储备,包括人力、床位、药物、疫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防控安排,目的就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建设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设置要求。比如说,今年6月份专门提出了应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疫情的若干措施。二十条防控措施、今年6月28号印发的第九版防控方案,就是基于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防控实践的新认识。雷海潮表示,加强能力建设,既是我们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医疗救治的需要。把疫情防控中预防感染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是由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所决定的,“预防为主”是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方针中的一句要求。所以,我们才能够赢得尽可能少的人感染、尽可能少的人发展成重症、危重症,更少的人在偶然的合并基础疾病且在高龄情况下出现死亡的极端情况。 坚持“小步走,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和调整防控举措 雷海潮提到,自己在参与各地疫情处置的过程当中深切体会到,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发挥了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雷海潮强调,大家也不要认为现在奥密克戎疫情很轻微,实际上背后是各级防控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守在了预防的前线,对于后端的诊疗才能够减少相应的压力。”雷海潮说,一旦一个县、一个区发生疫情,我们往往是以一个地市级城市作为基本应对单元,甚至在有些地方是动用全省的力量,大家相互支援、相互支持,有的时候国家还要派出工作组和重症专业的专家,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帮助受疫情侵袭的地区应对诊疗方面的挑战和重症患者救治的难关。 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国家疾控局最新解读 关于《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作出的一系列调整,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这些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做出的。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30%)。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天居家隔离”?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