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管一体机 https://www.dadongcc.com/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可能你也有这样的情况: 读书时,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恨不得把睡觉的时间都用来做题,但考试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 职场中,总是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时常加班到深夜,付出的辛苦不比别人少,但是业绩始终不见起色。 这时候,你往往会控制不住地怀疑自己: 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但却得不到回报呢? 难道真得是自己天生不如别人? 自己运气不好? 当然不是!你可能只是犯了“毛毛虫效应”的错误。 这个效应来源于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 他把很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让他们围成一个圈,然后在花盆附近撒上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叶子,结果毛毛虫排着队绕着圈走了一圈又一圈,一直走了七天七夜,又累又饿,最后相继死去,而旁边的叶子一动没动。 心理学上把这种因为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之为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在行动中遵循着尾随习惯,就是一个跟着一个,这样盲目的跟随,不知道转头看看周边就有自己喜欢的食物,结果就是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难逃饿死的命运。 我们看毛毛虫的命运可能觉得可笑,但毛毛虫效应在我们身上并不少见。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和毛毛虫一样,按照以往的习惯和经验做事,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往往不知变通,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比如: 考试后发现成绩不理想,没有对各个科目的得分情况进行通盘分析,分析出薄弱科目,掌握那些模糊的知识点,就盲目地做题,甚至把更多时间投入在强势科目上,这样总分怎么会有大的提升呢? 这就像一个人只顾着埋头拉车,却不抬头看路,即使他付出再多的力气,可能也无法走到目的地,因为他很可能走了一条岔路。 而且很多事情,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比如在职场中,领导看得不是你做了多少工作、付出了多少时间,而是你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达成什么样的业绩,后者才是衡量你工作价值的标准。 所以,想要出成绩、看到成果,你要注意规避毛毛虫效应。 下面我给你几个建议: 01 摆脱惯性思维。 当你面临某项重大任务,准备调用惯性思维解决问题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想想它的反面是不是有解决方案,看看有没有新的思路,这是摆脱惯性思维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比如我们小时候学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其他小朋友纷纷喊大人来救人时,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碎了,这就是逆向思维的巧妙应用。 02 跳出从众思维。 毛毛虫之所以最后相继饿死,一部分原因在于毛毛虫尾随的行为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也容易受到从众效应的影响,不顾自身的客观条件,盲目追随他人的脚步,最终引发失败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打破从众思维,别人的经验固然可以作为参考,但我们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来倒推当前我们要做出哪些努力。 如果我们决定利用他人经验,那应该明确对方的这些经验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得到的,当前的情况、环境是不是有所变化,再考虑是否采用。 03 不要畏惧风险。 我们跟随别人,往往是因为不敢承担“特立独行”带来的风险,害怕出问题。 但有时候,不敢冒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一切都在变化,要想不被淘汰,就得直面风险,建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职场上尤其如此。 柠檬心理每日为你分享实用的心理小知识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