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代充 经过昨日沉寂以后,今日美元攻势又来了,不同寻常的是日元几近140,与4月时候美元横扫非美货币的架势一模一样。 彼时,人民币因此也出现贬值,几千基点成了短期常态,最终将汇率从6.3逼到6.8,算上时间的话,力度还是不小。 前两天美元向110发起强攻,人民币汇率跌到了6.9,到6.93就不动了,现在可是卷土重来了。 此次拉上日元共同作祟,有点东西的,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详说。 最近美媒(以彭博社为主)一直说一直说,连华尔街都快信了,即每天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调整不合理,和市场预期差距大,眼看说了半天没用,现在又开始另一番言论,即我们的计算公式变了。 自从鲍威尔表态今年美元加息不停以后,美国似乎异常激动,疯狂炒作人民币汇率,以至于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媒体都在说。 我们先说说这个计算公式是怎么回事,再谈背后美国到底要干什么? “计算公式” 人民币中间价每日都由央行公布,作为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核心参考,目前公式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24小时汇率变化。 前两年公式里会有多一个参考——逆周期因子,即人民币中间价=收盘价+一篮子货币24小时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CCF)。 这就是所谓计算公式,彭博社说人民币最近贬值的少就因为中间价计算时又加入了逆周期因子。 那么这个逆周期因子(CCF)是个什么,为什么美元动不了人民币,美媒一直炒作,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 实际上2017年的时候央行说过逆周期因子怎么算,即(上日收盘价-上日中间价-一篮子货币日间汇率变化*调整系数)/逆周期系数。 调整系数和逆周期系数都是各个银行报价确定的,也就是说当天这些银行买卖人民币多少,然后他们自主确定,这个是不得而知的,而且可能每日都不同。 结论来了,根据人民币中间价公式,前两个属于市场决定,后者则在我们管控范围,意味着美元无论用什么手段,只要逆周期因子在,就是让美元大失所望,甚至大败而归。 当然为了人民币更加市场化,一般情况下有收盘价和一篮子货币24小时汇率变化就够了,若美元狙击我们,那就得上手段了。 之前国内商业银行测算过,引入逆周期因子后,通常会对汇率回升贡献60-80个基点,相当给力,有机构预计如果2018年我们不用人民币这个王牌,汇率跌的时候在6.97是挺不住的,最低可能是7.10-7.15。 美国要干什么 如此频繁地针对人民币汇率要追溯到2018年,当时正逢美国对我国发动贸易战,美联储联合华尔街想在中国“淘金”。 不过由于美国当时与全球为敌,金融攻势只在货币体系脆弱的国家造成伤害,像土耳其、墨西哥等等地方被美元卷走相当可观的财富。 如今,美国想干两件事: 第一件拉日元上车,正好也回到了上面一个疑虑。日元贬值最大的好处是利于融资,尤其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资本一边希望扩大规模增强稳定性,一边更想捞多的好处。 这个时候资本去日本转一圈再回流美国,美元收割的财富何止一点半点: 例如欧洲资本出去100亿欧元,即便是今天如此不堪的情况下今年欧元兑日元也升值了近1/6,那么融资规模即可增加到约117亿欧元。 若是欧洲资本直接去美国,年初来看只能流入114亿美元,去日本过渡一下就变成了117亿美元。 拉日本是为美元“抢”得更多,针对人民币则是怕我们挡路,别看美元今年一直加息,实际上收割的财富大打折扣,有一大部分来了我们国家,还有一些被大宗商品出口大国分担了,例如印尼、巴西。 这就是美国要干的第二件事,只有让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动静,外国资本才会望而却步,尤其是那些以人民币为标杆的第三世界国家。 回到本质上来,假如我们真的动用了逆周期因子这个王炸,必然是美元不怀好意,鲍威尔都把话说得够明了。 用了这张牌,可以保汇率无忧,否则纯市场机制下,美国利用金融手段搞个羊群效应,对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是影响很大的。 再说明白一些,美国与华尔街联手,再喊上所谓盟友,再施压其他国家,推动卖出人民币操作,想想都知道美利坚的阴险不一般。 因此,在美元中长期可能强势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一定要稳,即便是贬值也不能过度,毕竟如果美元强势一年,人民币一直不动也未必是个好事,贬一贬也正常。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