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转债到期在即,发行人海印股份和转债持有者却都陷入到可转债的“末日博弈”之中。 对于发行方来说,按海印转债如今的市场存量份额,到期赎回大约要支付超过4亿元,着实偿付压力不小。一来,受近期疫情影响,公司账面资金可能有点紧巴巴的;二来,当时发行可转债,不就是为了补充资本吗?如今平白浪费这个“债转股”机会,任谁都会有些不甘心。 对于投资者来说,等持有到期,手里的可转债被公司按规定以110元的价格赎回,在扣除缴税因素后,实际到账利润不足10元/张,当然也有些不甘心。若有机会能博取更高利润,自然皆大欢喜。 就在这样的左右为难中,海印转债的“末日博弈”充满变数。 即将到期的可转债 记者梳理来看,可转债历史上苦熬6年至到期赎回的标的并不多。历史数据显示,可转债从上市至摘牌平均时间不足3年,期满6年尚未完成转股的转债个券占比极低。 继广汽转债后,海印转债有望成为难得一见的到期赎回品种。海印转债是上市公司海印股份发行可转债,初期规模11.11亿元。 海印股份日前发布公告称,24日,海印转债正式停牌。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业务实施细则》规定,海印转债到期前10个交易日停止交易。该券将在6月7日到期后摘牌。 因此,留给海印转债的时间不多了。 根据深交所数据,截至2日收盘,共有381.53万张海印转债尚未转股。如果按照这个规模估算,参考到期赎回价格,海印股份将支付逾4亿元赎回资金。 对于海印股份而言,到期赎回有一定压力,受疫情冲击,公司主营业务之一的商业物业运营收入影响颇大,现金流面临挑战。一季报显示,该公司账面现金为2.2亿元。如果到期赎回,也意味着海印股份浪费了一次“债转股”的机会,失去了补充资本的窗口。 17%涨幅是空中楼阁? 不少投资者认为,倒计时的海印转债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如果正股海印股份近期能大涨17%,依旧可以让存量海印转债积极债转股。从最新数据看,这种可能仍有一定概率出现,“末日博弈”尚未终结。 市场人士说,这也是很多投资者摩拳擦掌想参与此次“末日博弈”的最大吸引力! 数据显示,海印股份最新股价为2.81元。从逻辑看,在剩余9个交易日内,海印股份有概率连续大涨,实现吸引海印转债投资者积极转股。经测试,只要公司股价大涨17%以上,海印转债持有人便会有转股动力。 海印转债持有者目前到期收益,在扣除缴税因素后,实际到账利润不足10元/张。如果海印股份大涨17%,甚至更高,其转股价值就能越过110元一线,投资者可以转股后再抛售股票,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在投资者这一乐观预期影响下,24日海印股份高开2.3%,一度涨幅3%,不过此后跟随大盘持续走弱,收盘大跌4.42%。 对于想要博一把的投资者来说,海印股份的走势也让其陷入“两难”。如果不参与此次“末日博弈”,海印股份存在大涨17%的概率。如果参与其中,市场近期波动又加大了持有成本。同时,如果到期后选择转股,而海印股份表现平平,“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概率如今看了也不算小。 知名私募迎水投资合伙人陈远芳认为,海印转债转股价值如果站上110元,持有海印转债的可转债投资人亦面临两难选择——转股太多害怕股票跌停,不转股又难抵套利诱惑。 “投资者需要警惕博弈中存在的市场变数,目前显然不确定性在加大。”广东嗣盈总经理张晓东表示。 一位可转债投资者表示,从逻辑看,海印股份确实存在一定博弈价值。特别海印股份拥有超级多的题材,例如免税、新零售、充电桩、新能源等,但是目前的挑战是,谁会在弱市中强力购入海印股份? 蛋糕看着诱人,能不能吃到,是不是有毒?一切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香港服务器 http://www.nj0827.net/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