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代办公司注册 https://www.yfcsgw.com/zhuceshenzhengongsi.html 今年4月份,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一度加大。5月下旬以来,经济景气度有所恢复,主要指标边际好转。国家统计局昨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0.4%。 站在年中时点,如何展望下半年经济形势?财政与货币政策如何助力稳增长?下半年资本市场走势如何? 以“稳增长与实现路径”为主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7月16日举办2022中期宏观峰会。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和市场机构的专业人士围绕稳经济、稳就业、稳金融、稳预期等话题,为下半年如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贡献真知灼见。 尚福林:研究做好新职业和灵活就业的配套社会保障保护劳动者权益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示,二季度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成果十分不易。与此同时,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不稳固,稳就业等任务依然繁重。 “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是稳就业的关键。”尚福林结合他近期参与的调研,就如何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稳定就业提出建议。 他表示,短期来看,中央确定了社保费缓缴等帮扶措施,积极释放稳岗政策效能,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堵点,已经开始见效。长期来看,要继续着眼于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和个人职业能力。 尚福林直言,他在调研中发现,“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情况比较普遍。一些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新技术专业人才有较大用人需求。 对此,他表示,需要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增长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催生了一些新职业和灵活就业的新形态。尚福林建议,研究做好配套社会保障,保护好劳动者权益。 此外,“调研中有企业反映平台企业的收费问题。”尚福林说,现在很多实体企业的经营销售大量依靠互联网平台,还有不少没有实体店面、完全依靠网店的个体工商户。他们在与平台企业互动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服务收费等方面缺少定价话语权。 尚福林认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新问题。要防止不正当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创造鼓励创新、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戴相龙:建议保持房价总体稳定 住房贷款要支持对住房的梯度需求 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表示,应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更大力度贯彻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争取全年经济增长取得较好的成绩。他还建议,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相衔接,争取今年经济增长取得较好成绩,明年增长超过今年。 戴相龙表示,完善与“房住不炒”相适应的房地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城乡居民对住房的合理需求。针对当前房地产业发展中的困境,他建议,增强发展我国房地产业的信心,保持房价总体稳定,逐步使居住属性的住房供求基本平衡。 戴相龙还建议,住房贷款要支持对住房的梯度需求。在商品房建设中配建长租房,开发新婚青年的中小户型房,新市民的经济适用房,支持县域城镇居民改善住房,对有条件的农户发放修房、建房贷款。 此外,可以开辟多种住房融资渠道。完善和推广2004年在天津设立的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先存后贷”的住房融资方式,避免现在贷款提前买房空置、多年后子女成家才发生实际使用的用房需求情况。这是德国等很多欧洲国家的常用住房融资方式。 王一鸣:加快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向常态化监管转变 尽快完成出台“红绿灯”设置方案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近期,加大宏观政策力度的声音,可能会重现。对此,他表示,当前,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才1个多月,有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有的还有相当的实施空间。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加大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确保尽快落地见效。 “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既有短期的政策效应,也要关注中长期的效果。”王一鸣表示,推动经济稳定恢复,既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也要预留跨周期政策空间。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常轨道,宏观政策既要有力有效,也不能透支未来,加重后期的债务负担,更不能回归债务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因此,稳增长的实施路径,要协同推进宏观政策调节和增长动能转换。 王一鸣认为,本轮经济恢复面临新挑战,有四个方面比较明显。 一是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微观主体行为在发生变化,持续两年多的疫情消耗了较多储备,部分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损,市场主体的承受力减弱,企业决策更加短期化,投资风险偏好下降,居民家庭消费更趋谨慎;三是经济恢复动力结构在发生变化,平台经济增势减弱,房地产持续低迷,出口扩张空间收窄,亟需培育新的增长点,稳增长需要新动力;四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要推出一些提振市场信心的改革和政策举措。”王一鸣表示,当前尤为重要的是,研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下半年,受内外环境变化影响,平台经济发展势头在放缓。头部互联网企业与美国的差距扩大,独角兽企业有被印度“后来居上”追赶的态势。 王一鸣建议,加快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向常态化监管转变,明确释放鼓励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积极信号,尽快完成出台“红绿灯”的设置方案,给市场主体以明确的预期。 刘尚希:从资产负债表相互关联中实现经济、就业的“稳”至关重要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当前经济形势面临着下行的压力,但是同时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从上半年公布的经济指标来看,在疫情防控逐渐好转的情况下,一些经济指标在逐步地好转。面对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其实就是“稳中求进”。 就稳而言,刘尚希认为,“六稳”是一个整体,要让一个整体“稳”,不能单个的去“稳”,应该分工到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单个的“稳”很可能会产生合成谬误。为避免这种合成谬误,在实现“稳”的过程中,首先要有宏观经济循环思维。 “这种循环的思维要体现到资产负债表的关联当中去,经济的这种循环实际上具体体现为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之间的资产负债表的关联。比如说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当然,其实还包括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刘尚希表示。 稳中有进如何“进”?刘尚希认为,要靠大的改革举措,没有大的改革举措,“进”有难度。 “可以说,我们过去改革开放的红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新的红利要靠新的改革开放去释放。从这点来看,怎么样围绕农民的市民化这个改革来进行推进,是稳住就业,稳住消费,稳住增长的一个社会基础,我们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社会结构方面应当相应的转型,只有加快社会的转型,加快农民的市民化,才能反过来为经济增长提供更扎实的稳定的基础。”刘尚希表示。 刘元春:中国经济复苏基础是非常好的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不必过度担忧下半年经济的反弹,核心支撑就是目前从二季度的这些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些基础是非常好的。 “从目前的一些先行参数和各方面的一些信心指数来看,6月份到7月份实际上是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刘元春认为,比如说,PMI指数是跳跃性的,尤其是非制造业PMI指数直接能够从47.8%上升到54.7%。更重要的是目前一些投资的先行参数表明三季度和下半年国家所布置的各种投资,实际上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刘元春表示,如果在三季度、四季度过度担忧经济的反弹,不能够达标,有可能就会导致用劲过猛。所以,目前要关注的是在中国经济调控中间,一是要防止过度叠加,二是要防止过度分解。 刘元春表示,完成企稳之后的核心任务就是全面复苏,这要求工作重点,从传统的复工复产,从疫情纾困的角度要转向市场内生动能的培育。 “我们可能更多的着眼在中期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宏观经济政策短期稳增长和中期可持续性之间的匹配,更重要的是稳增长的宏观政策与中期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权衡。”刘元春说。 聂庆平:四大宏观因素支撑资本市场呈向上趋势 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原董事长聂庆平表示,预计下半年资本市场总体基调中性偏乐观,有可能出现波动和震荡,但有四大宏观因素支撑市场呈现向上趋势。这四方面宏观支撑因素分别是业绩驱动、跨境国际资本流动、估值缺口、反弹的消费需求。 聂庆平提到,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走势呈现出先抑后扬、宽幅震荡的格局,在全球市场走出独立行情,与其他西方市场形成强烈反差,这主要与我国经济韧性较强、货币政策具有逐步宽松的弹性空间、稳增长经济措施落地生效等因素相关。 在聂庆平看来,下半年股市整体仍然会是波动向上的稳健行情,主要有四大宏观因素支撑。 首先,目前已披露的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基本确立了底部区间。在他看来,到了下半年,公司披露三季报的业绩可能进入复苏阶段。 其次,美国加息效应已经大大弱化。聂庆平认为,这对我国资本市场可能形成利好,我国市场在下半年或成为全球投资国际资本资金的避风港。 再者,中国资本市场一直存在估值缺口的剪刀差问题。聂庆平提到,经过此前的调整,市场估值缺口的剪刀差正在逐步收窄。下半年市场可能出现的结构性下调和提升,取决于中国的投资习惯,资金的流向,财富效益等因素。 此外,聂庆平还提到,要关注中国是否出现报复性反弹的消费需求。随着精准防控越来越成熟,生产的恢复性反弹和个人消费的恢复性反弹,会带动不同板块出现新的上涨趋势,这也可以反映出市场复苏的信心。 徐明:深刻认识资本市场发展的三条主线准确处理四组关系 北京证券交易所原董事长徐明表示,要深刻认识资本市场发展的三条主线,准确处理资本市场发展的四组关系,不断丰富市场结构与生态,建立更加包容灵活的制度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徐明认为,我国资本市场面临多重因素影响,但长期向好趋势不改,要积极看待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三个趋势。 首先,资本市场将更加成熟,不断丰富市场结构与生态。徐明提到,在规模上,我国资本市场将不断扩展市场广度深度。在结构上,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内部的板块结构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将更加适配。 其次,资本市场将更具活力,建立更加包容灵活的制度体系。徐明认为,随着全面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资本市场各项关键制度不断优化完善,将夯实资本市场活力的制度基础。投融资工具产品体系将持续丰富,更好适配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市场治理能力将不断提升,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此外,市场还将筑牢稳健运行的内在基础,建成治理有效、先进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 再者,资本市场将更有韧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他提到,在贯彻新证券法的基础上,资本市场将不断加强法治供给,持续推动监管能力全方位提升,全面强化中小投资者保护,不断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 徐明提到了资本市场发展的“三条主线”。他说,回顾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我国是在遵循证券市场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风险三条主线,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发展道路。 “资本市场发展的三条主线将是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徐明说,这三条主线并非孤立,而是彼此之间存在关联性。服务实体经济,不断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是方向和目标;持续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是方法和手段;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是前提和基础。 在徐明看来,要处理好“创新与风险”“虚与实”“硬与软”“大与小”这四组关系。持续改革创新并在改革创新中突出对风险的把控,高质量地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改善资本市场的法治环境、增强监管能力、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将是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